十九大以來,國家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就,審計工作也有了深刻的變革,審計隊伍越來越專業(yè)化、年輕化、現代化,理念上從原來的工具性管理型審計,發(fā)展到當前的價值性治理型審計,審計團隊更加有幸福感、成就感、歸屬感。展望未來,滿懷對黨的深情,期盼著審計朝著更加獨立與專業(yè)的方向發(fā)展。
記得習近平總書記說過:“我們黨已經走過了95年的歷程,但我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,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。一切向前走,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;走得再遠、走到再光輝的未來,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,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(fā)。面向未來,面對挑戰(zhàn),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、繼續(xù)前進?!蔽蚁?,“初心”就是中國共產黨人自建黨之初就樹立的奮斗精神和赤子之心。
何為使命?記得習近平總書記說過:“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。在新時代的征途中,每個人都是主角,每個人都有一份責任?!?為中國人民謀幸福,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!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!作為審計人,我們的初心是什么?我們的使命又是什么?
初心,是事業(yè)開端的承諾與信念,每一代審計人或許會因為時代的變化賦予不同的使命,但審計人的初心不會變,那就是自審計事業(yè)之初審計人樹立的審計精神和忠誠之心。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,國家審計也同時被賦予了新使命。遙憶審計機關建立初期,貫徹著“邊組建,邊工作”方針開始了試審工作,到“抓重點、打基礎”、“積極發(fā)展、逐步提高”、“加強、改進、發(fā)展、提高”,再到“全面審計、突出重點”,至“依法審計、圍繞中心、服務大局、突出重點、求真務實”二十字方針的提出。從批判審視型審計到建設服務型審計,從傳統(tǒng)手工型審計到大數據云計算審計,從財政財務收支審計到全覆蓋審計;審計技術也從原來的老算盤、翻賬本手工時代到現在的金審工程、大數據時代。審計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(zhàn),審計全覆蓋內涵和外延縱橫拓展,現在審計事業(yè)的接力棒已交付到我們年輕一代審計人的手里,我們必須認清形勢、找準定位,用實際行動去踐行“為民而審為國而計”的監(jiān)督職責,這就是我們審計人的使命,我們無所畏懼,砥礪前行。未來,我們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(xù)前進。
作為一名基層普通黨員和審計工作者,又何嘗不應該視初心如磐石,認真去思考思量,真正弄懂自己的初心。堅如磐石的初心在于學,不斷加強學習黨的知識、黨的理論、黨的思想,從思想上武裝自己;不斷學習審計專業(yè)知識,才能認清當前經濟形勢,了解相關政策;才能與時俱進,開拓創(chuàng)新,以新的視野謀求審計發(fā)展,新的思維促進審計改革,新的舉措推動審計創(chuàng)新。
參加工作的6年,正逢黨和國家砥礪奮進的時代。這6年,黨和國家打虎拍蠅、深化改革、精準扶貧,借助審計的平臺,見證參與了這些偉大的改革歷程。百年來,共產黨人牢記為人民謀幸福、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,團結帶領人民篳路藍縷,披荊斬棘,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,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。歷史的接力棒已經傳到我們手中,我們唯有繼承和發(fā)揚黨的光榮傳統(tǒng)和優(yōu)良作風,對黨忠誠、全心為民、艱苦奮斗、自省自警,才能不負重托。在審計崗位上,聽黨指揮、服務人民、擔當作為、知行合一,奮力譜寫發(fā)展新篇章。【來源: 鞍山市審計局】
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